台灣白茶歷史:興衰落沒到現代發展台灣白茶 / 作者: 廖長興茶業 / 2025 年 3 月 19 日 台灣白茶歷史可追溯到20世紀初,雖然在全世界白茶市場上,產量與知名度都不如福建白茶,但台灣白茶也曾在特殊貿易環境下有過一段黃金時期。 台灣白茶的黃金時代與沒落 根據中國茶葉公司出版的《白茶經營史錄》,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,台灣白茶曾在香港市場風光一時。當時福建與廣東白茶出口不穩,香港市場又對中低檔白茶的需求旺盛,台灣白茶因價格與供應穩定,迅速占據市場。1958年台灣白茶在香港市場的佔比達65.11%,1961年更高達77%,1965年銷量突破10000擔(約500噸),遠超福建白茶。不過隨著福建白茶在1970年代後期穩定產量與發展出口,台灣白茶的市場逐漸萎縮,並在1980年代後退出香港市場,台灣白茶的輝煌時期就此落幕。 2016年後的台灣白茶復興 2013年起,中國白茶因養生價值受到市場歡迎,台灣也隨後在2016年起開始研究發展白茶。與福建白茶相比,台灣白茶依靠獨特環境及茶樹品種,發展出高山白茶、冬片白茶、紅玉白茶,甚至結合小綠葉蟬咬食技術,創造出「蜜香白茶」。這些特殊白茶受到歡迎,部分台灣茶農甚至改變傳統秋冬茶用於製作烏龍的模式,轉向白茶生產,讓台灣白茶的發展百花齊放,市場接受度也進一步上升。 台灣白茶的未來展望 台灣白茶在歷史上曾一度興盛與沒落,在2016年後又逐漸受到歡迎,並以自身地理環境及茶樹品種,逐漸走出新的發展道路。有朝一日,白茶說不定有機會取代烏龍茶,成為台灣最受歡迎的茶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