涌溪火青:少見的珠型綠茶

湧溪火青茶產於安徽省涇縣城湧溪山,屬綠茶類。以平水珠茶特點改良,從平水珠茶改良而來,成品形似珠粒,是非常少見的珠茶類綠茶。生產已有400年的歷史。

涌溪火青

涌溪火青茶的產地及傳說

安徽省涇縣城湧溪山,這一帶山高林密,雲霧繚繞,年雨量約1800公釐,平均日照百分率40%左右,春季日照百分率僅26%,這種環境下茶樹生長緩慢,品質也特別優良。當地農民吸收珠茶製法技術,發展出涌溪火青。

當地流傳一個傳說:古時,湧溪有一位名叫劉金的秀才,在湧溪彎頭山發現一株半邊黃葉半邊白葉的茶樹,一時間劉秀才找不到炒製工具,就放入飯鍋裡用猛火炒揉,製成的茶葉形如珍珠、狀如雪球、色澤墨綠、白毫顯露、墜盤有聲。一投入茶壺中,茶葉立刻沉底。由於加工時用猛火,劉秀才稱之為「火青」,又因為沈底迅速,人們又稱之為「冷水沉」。後進貢皇帝,火青隨之廣為傳名。湧溪火青起源於明朝,盛名於清代。當時湧溪的茶農仿徽州炒青的做法,並參照浙江平水珠茶的特點,創制出具有獨特外形和上乘品質的湧溪火青。

工藝特點

湧溪火青由屯綠炒青吸收珠茶制法技術發展創製而成,400年前已有盛名。後曾斷產,1956年方恢復生產。其製作方式最特別處為火青製法,和其它綠茶大有不同。採清明至穀雨茶,一心一葉為佳。採完攤放6小時,後開始製作。

工序分殺青、揉捻、炒坯、復揉、分篩等工序。殺青鍋溫140-160度,殺青時間6-7分鐘,殺青程度要掌握適當偏嫩,殺青葉不能有泡點和焦邊。出鍋後抖散水汽,及時揉捻。

揉捻時雙手輕輕團揉,用力不宜過重,達到初步成條和擠出部分茶汁即可。炒坯用桶鍋,鍋溫100度,快速抖炒,散失水分,炒到茶不粘手即可。出鍋復揉,並慢慢做形,至茶葉彎卷,形成蝦形。

涌溪火青

湧溪火青茶沖泡法

首先,選擇85℃左右的熱水,避免使用沸水,以防破壞茶葉中的營養成分和香氣。準備好一個容量適中的透明玻璃杯,以便觀賞茶葉在水中的舒展姿態。

取3克左右的湧溪火青茶葉,放入杯中。注入少量熱水,稍微浸泡後迅速倒出,以清洗茶葉並激發其香氣。然後,重新注入熱水,水量約為杯子的三分之一,輕輕搖晃茶杯,使茶葉充分接觸水分。再注入剩餘的熱水,讓茶葉自然沉降。

等待1至2分鐘後,即可品茗。湧溪火青的湯色清澈明亮,香氣高雅持久,口感鮮爽回甘。每泡間隔時間可根據個人口味調整,一般可沖泡3至4次,每次均有不同風味層次的變化。

購物車